如果人生被一刀切成两段,那么前半段的信条是“绝不犹豫”,后半段的哲学则是不留遗憾——这是奥格·曼狄诺在《读者》2025年第7期里的一句至理名言。
2025年6月17日,华语流行乐教父陈彼得的儿子陈与钟,在微博发布了一则讣告——那张熟悉的笑脸和抱着吉他的老人,已经静静地离开了我们。
记忆中,陈彼得才华横溢,精神矍铄,是老当益壮的典范。谁曾想,他会以如此平静的方式谢幕。40年间,他用音乐谱写了几代人的情感篇章:《迟到》《一剪梅》《阿里巴巴》《一条路》……他的作品捧红了费玉清、刘文正、凤飞飞,唱响了春晚舞台,也流传在无数KTV的点唱机里。陈彼得毕生热爱音乐,直到生命的最后几个月,还在录歌、筹划新专辑,最终,他在音乐的深处,悄然告别了世界。
展开剩余83%1943年,战争硝烟弥漫的成都诞生了这个哭声响亮的男孩。两岁时随家人迁往台湾眷村,贫困的环境中,陈彼得用音乐疗愈心灵。放学后他奔回家,钻进卧室,聆听旧收音机中传来的摇滚、布鲁斯、R&B,以及远洋传来的猫王和披头士。没有学过英语的他,凭一腔热爱,背下数百首英文歌曲,不断模仿唱腔,琢磨旋律,似乎在音乐中看到未来的自己。
大学毕业后,他进入机械工程行业,每日擦飞机、运送行李,工作繁忙而待遇低廉,月薪不过千元台币。心中苦闷,他频繁请假参加电视节目录制,单位领导因此不满,百般刁难,最终迫使他辞职,踏上音乐道路。靠着好嗓子和对音乐的热情,陈彼得闯入了五光十色的歌厅世界。
70年代民歌盛行,校园清新风《童年》《橄榄树》唱遍大街小巷,但他觉得那些歌太软弱,决定自己写歌,捕捉那个时代真正的声音。他大胆融合摇滚、迪斯科与中国民谣,1972年推出《含泪的微笑》,一举登顶台湾流行音乐榜单,从此成为词曲创作者。凭这股锐气,陈彼得创造了为费玉清等歌手捧红的神话,《一剪梅》等作品至今经典不衰。
作为幕后推手,陈彼得如金曲制造机般持续产出脍炙人口的作品。他不仅塑造明星,更在幕后默默付出。费玉清、窦唯、崔健都受其影响,张行的代表作《一条路》更是他巅峰之作。那个时代流传一句话:哪个歌手不红,找陈彼得写歌,保证火速蹿红。虽然功劳卓著,他却乐于低调藏身音符背后,媒体称他“歌红人不红”,他只是笑笑,乐于做那个不被关注的幕后人。
80年代初,台湾演员待遇极差,生活艰难。陈彼得自掏腰包成立艺人工会,奔走呼吁,提高艺人出场费至万元台币。忙碌的工作让他不堪重负,1985年欧阳菲菲演唱会后台突发疾病,抢救数次后才转危为安。大病后,他开始注重健康,穿布鞋、吃素、登山游历,却也因忽略家庭,导致首段婚姻破裂,妻子带着两个儿子离开,成为他人生低谷。
1988年台湾开放探亲,他首次返回大陆,感动得泪流满面。随后在成都、重庆、武汉举行归乡演唱会,场场爆满,完成音乐上的回归。此后,他在广州开工作室,推动内地乐坛发展,并在北京成立喜鹊录音棚,支持年轻音乐人。何勇、窦唯、谢天笑等摇滚老炮儿的背后,都有陈彼得默默支持的身影。
一生专注于音乐,陈彼得在晚年才被更多人认识。参与《经典永流传》演唱辛弃疾词作《青玉案·元夕》,引发年轻观众热烈反响。90年代初,与第二任妻子巴度相遇,巴度曾是重低音歌手,为陪伴陈彼得放弃事业,二人婚后育有一子。巴度细心照顾他生活起居,支持他创作,陪伴他面对高血压、失眠和抑郁症的折磨。
2024年除夕夜,81岁的陈彼得站上B站跨年舞台,献唱游戏《黑神话·悟空》片尾曲《不由己》,声音虽有颤抖,却情感充沛,直击人心。今年初,他发布新歌《这次我想抱紧你这样的你》,由妻子巴度担任出品人,歌词饱含深情告白。
然而命运无情,82岁的陈彼得在紧张筹备为杜甫《客至》谱曲时突发脑梗,6月14日于成都辞世——这座他出生、最终归宿的城市。
陈彼得用一生谱写了跨越古今的旋律,从费玉清到崔健,从《迟到》《一剪梅》到《青玉案》《不由己》,他的音乐永远镌刻在时代和无数人心中。如今,他虽已谢幕,留下的歌声却将世代传唱。正如他所言:“曲未终,人不散。”
作者:红衣飞舞,25年语文教师。文中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山东省线上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